➯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
去年看到電商人妻 @ec.wife 推薦這部電影📺
原本完全沒注意到的電影,就默默地加入待看清單📝
看完後覺得這真是值得推薦的電影
莫怪那陣子的討論度這麼高📈
#圖片來自網路
💣 💣 💣 ⚠️ 以 下 都 是 雷 ⚠️ 💣 💣 💣
電影主要是透過人物訪談還有模擬情境的手法來呈現👣
🔬模擬實驗室💉
是否有發覺到一件事情:當你在網頁搜尋某個資訊後
接下來與搜尋目標雷同的資訊開始如雪片般出現❄
當我搜尋某間網拍後,就不會斷跳出那間網拍的廣告
甚至是那件最想買的衣服的連結網址👗
那麼試想一下科技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?
在電影是透過「模擬實驗室 配合 真實生活」來呈現🎬
科技公司為每人打造一間專屬的實驗室⚗
目的在於分析研究進而影響人類的行為👥
例如:分析使用軟體、滑網頁時,目光停留的時間長短
來判斷我們感興趣的程度,進而丟出更多類似的資訊📃
試圖抓住目光及注意力,我們常常稱之為「演算法」
➯『演算法就是嵌在程式碼裡的個人意見,演算法並不客觀,工程師依據成功的定義把演算法調整成最佳狀態。如果某家企業根據自己成功的定義而打造了演算法,這就是商業利益,通常是為了獲利 』
所以演算法是準確分析出使用者的喜好?
還是想引導使用者到特定方向呢?
這手法輕則影響商業行為,重則影響到思考能力與行為⚙
電影中就舉出了名人表示相信地平說一例🗺
如此荒唐又鮮明的例子🔎
常常在使用社群軟體的時候會有個迷思
「認為我們是社群軟體的客戶、使用者」
但實際上我們是「免費」的使用軟體🆓️
而真正的客戶是有花錢的企業與廣告主💰
那麼,社群軟體所服務的對象自然會是那些企業與廣告主
免費的東西都有代價,代價就是我們的注意力與隱私👀
➯『If you'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,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.
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,你自己就是產品 』
➯『把消費者的注意力想像成石油,科技公司就是採集再去牟利』
為了使商品能更快速的轉換成價值,開啟成癮的試驗
利用心理學、行為學和人工智慧的精密計算
研究出容易使人成癮的模式🍫
透過開啟通知、不斷發送你有興趣的內容、顯示「正在輸入...」來緊緊抓住你的注意力🪄
如同在玩角子老虎機,我的們的手就是把手🎰
每次下滑(拉下)都能得到新的未知獎勵🎁
於是我們養成了無意識滑手機的反射動作,總是忍不住下滑刷新或等待通知鈴聲響起
➯『Its the gradual, slight, imperceptible change in your own behaviour and perception that is theproduct.
真正的產品是讓你的行為和觀點,開始慢慢有無法 察覺的細微改變 』
這樣的現象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,連開發者都深陷其中
例如:美國青少年自殺率的提升、人與人之間的科技冷漠、國家的分裂...等等
➯『There are only two industries that call their customers ‘users’: illegal drugs and software.
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"使用者",一個是毒品,一個軟體 』
➯『新世代被訓練&制約成只要覺得不舒服、寂寞、不
確定或害怕就可以拿起數位奶嘴麻痺自己,這會削
弱處理負面感覺的能力 』
☆---------☆---------☆
如同電影名稱一樣➯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📹
縱使知道這些,依然改變不了現在社群軟體當道的處境
於是電影的給了為此感到「進退兩難」的人們建議
☆美國禁止了器官買賣、奴隸買賣🧠
因為這會導致毀滅性的結果,卻不禁止個資買賣👨
產業規模越大,改變就越困難。應該適時管制這些行為
☆明白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經過篩選的👨💻
因此不要盲目接受推薦的東西,而是自己去找🔍
☆轉貼前確認真實性,不要忽略假新聞的威力💥
☆要有多元數據的來源管道💭
可以刻意追蹤相反論點的人,才能接觸不同觀點💫
☆不讓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過多的使用社群軟體👱♂️
其實很多科技新貴是不讓自己的小孩有手機的📱
☆人類會找出與新科技相處的方式,只是需要長時間
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這是問題💡
0 Responses "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 | 電影觀後感"
張貼留言